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6964|回复: 0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10 00: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以印度惨败、中国撤军收场,印度视之为“国耻”,始终未放弃找个机会挽回面子的打算。中国撤军后,印度在边境地区不断扩军、蚕食,两国边防军之间时常对峙,甚至大打出手。1987年,当中越边境轮战正酣之时,中印实际控制线东段西藏山南地区桑多河谷、克节朗地区的冲突,几乎使两国处于战争的边缘,第二次边界战争一触即发。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时期,印度总理尼赫鲁视察童子军。这场战争不但使印度从“世界强国”跌落,也使尼赫鲁名誉扫地,1964年黯然去世(图源:Getty)

预演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取得阶段性胜利后,立刻后撤脱离与印军的接触,有的地方甚至撤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北。印军在中国军队撤退后,积极向前推进。1963年起,中印边防军在中国西藏亚东县与锡金、不丹交界处的春丕河谷就时常发生摩擦。春丕河谷一头连着乃堆拉山口,另一头连着则里拉山口,是中国通往锡金的重要陆路关口,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值得指出的是,近日中印发生冲突的洞朗地区就位于这一地区以南。

1967年,中印边防军在乃堆拉山口及乃堆拉山口以北的卓拉山口差枪走火。9月11日早,印军前出乃堆拉山口的塞布拉铁丝网,中国边防军上前阻止,双方由争吵、扭打最终升级为枪炮齐鸣,9月14日停火。

10月1日,驻卓拉山口附近的印军廓尔喀联队7名士兵在一名排长带领下,手持廓尔喀弯刀越境向中国边防军挑衅,中国边防军向其提出警告,警告无效后印军于扭打中开枪,中国边防军当场一死一伤。冲突迅速升级,双方开始炮战。当晚冲突结束。

据中方记载,乃堆拉山口冲突中,中国军队阵亡32人,击毙印军65人;卓拉山口冲突中,击毙印军36人。印度国防部则称,两次冲突印军共计阵亡88人、负伤163人,中国军队340人死亡、450人负伤。

1967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只是中印以后边境摩擦的预演。当时对于双方而言,印度扩军、有效掌控中国藏南地区尚未完成,中国也并未做好战争准备,冲突迅速就结束了,并未酿成大的事端。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中国西藏亚东县与锡金、不丹交界处地图。左上角为乃堆拉山口、则里拉山口,两山口之间是春丕河谷,以南是洞郎地区(图源:宋忠平新浪微博截图)

处心积虑的报复计划

1960年代末,印军精心制定了“防御作战”计划,试图加强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军事实力,然而受制于国力、官僚机构的拖沓,直到1980年代初,前沿各据点部队才部署到位,但通往这一地区的公路网络仍未建成。

1980年代初,正是有“铁娘子”之称的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之女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第二个总理任期,得益于经济的起飞,印度在边境地区日趋活跃采取攻势。英迪拉下令检讨印度的安全形势,于1982-1983年批准了陆军参谋长提交的新军事计划,将军队推进到中印实际控制线上,加快中印争议地区国防基础设施建设。

1985年,英迪拉长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继任印度总理,并亲自兼任国防部长,任命公认的鹰派将领克里希纳斯瓦米·桑达吉(Krishnaswamy Sundarji)为陆军参谋长,批准了代号“棋盘行动”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调动陆军10个师、数个空军中队,演练战时如何快速将驻扎在阿萨姆平原地区的印军主动力部署到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然而,演习结束后印军并未返回原驻地而是就地驻扎,成为常驻部队。大量印军通过陆路、空中推进到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与中国边防军对峙,两国关系骤然紧张起来。


1986年底,印度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由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建立阿鲁恰纳尔邦,更使边境形势紧张。到1987年初,甚至有西方媒体预言,第二次中印边界战争即将爆发。

在两国关系紧张的大背景下,1987年初拉吉夫又兼任财政部长将1987-1988年度国防预算提高43%。为了进一步与中国在实际控制线附近对抗,以显示力量,印军又举行了代号“猎隼行动”的大规模演习,继续向一线增兵。3个步兵师被从印巴边境调往东部,印度空军部队也前出到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一线机场,准备随时支援陆军。

按照桑达吉的计划,如果中国军队按照1962年的打法,再次利用轻装步兵迂回包抄,将遭到早已准备好的印军优势兵力的歼灭。在空军空袭西藏机场的配合下,陆军还将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实行有限反攻。桑搭吉的作战计划带有几分越南的影子,不久之前桑达吉正好访问了越南,在他看来越南正是运用这样的作战方略成功抵抗了中国的“入侵”。

“87·4”军演

这次中印对峙的焦点就在桑多洛河谷。桑多洛河谷位于东西走向的克节郎河东北,克节朗河又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1962年印军在这一地区曾被中国边防军“狠揍”。战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这一地区撤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北,对于桑多洛河谷的掌控并不严密。印军战后开始蚕食中国藏南,但也直到1983年才重返这一地区。

1983年,印度派遣情报人员越过麦克马洪线前往桑多洛河谷牧区搜集情报,每年夏季进入冬天撤出。1986年,当印军再次潜入桑多洛河谷时,发现中国边防军已在河谷地区建立了半永久哨所,印度举国沸腾。印军在麦克马洪线以北建立了7个分得很开的尖兵哨所与中国边防军对峙,距离最近处不到10米,整个东部中印边境由此紧张起来。网传1987年中印曾在这一地区交火,击毙印军13人,俘虏8人,中国边防军4人牺牲、11人受伤。中印官方并无相关信息披露。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1987中印边境军演中国痛失收复藏南最好时机

网友制作的“87·4”军演时期桑多洛河谷地区形势图,图中与克节朗河垂直交叉的即为桑多洛河谷,西藏军区52旅曾进驻图中印度主张线以北,多次前出克节朗河谷设点(图源:铁血军事)

中印对峙高峰时期,印度在东北部前线部署了12个师及数个独立旅的部队,叫嚣要将国境线推到雅鲁藏布江边,而中国当面仅有西藏军区的两个山地旅及数个边防团。为保障边境地区安全,中国以军事演习的名义向西藏增兵,这就是有名分“87·4”军事演习。虽名为军演,实际上中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开战。早在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Caspar Willard Weinberger)访华时,邓小平就警告印度如果不停止在边境的行动“中国将不得不‘教训一下印度’”。

根据演习预案,总参作战部向成都军区13集团军、兰州军区21集团军、济南军区54集团军下达预先集结号令,准备入藏参与边界作战,13军149师、37师、21军61师、54军160师作为第一梯队入藏,成都军区在西藏设立前进指挥所,并由前进指挥所组织参战部队指挥员前往前线勘察道路、地形;预定冲突爆发半个月后,组织师一级指挥员乘飞机抵达前线勘察,领受作战任务。6月,团营级指挥员抵达前线,组织勘察地形,领受作战任务,149、37师先后部队同期抵达前线。


按照中央军委“保持克制,坚决反击”的作战方针和指示,成都军区前指决定:以13集团军指挥山地步兵52旅、37师和160师负责瓦弄和巴普卡方向作战,以西藏军区前指指挥53旅、149师和21师负责德让宗至拉鲁地段作战。要求部队6月底完成集结和准备,7月作为战役开始的初步时间,待第二批作战部队到达后就开始发起进攻。战役以歼灭印军前线两个主力师,收复藏南争议土地为目标,一举解决我方主张的领土边界。

据时任西藏军区山地52旅防化连指导员李国庆回忆,“说是演习,其实和实战的差别就是没有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其余方面和战争没有太大区别。”其所在的防化连5月就已开赴克节朗河谷附近驻扎,先后多次前出到克节朗河北岸执行设点任务,52旅先后在克节朗河北岸完成了拉丁拉、旺登、杜让尚、踏瓜登、克乃宁一共五个点的设点任务。

据未经证实的报道,印度陆军曾计划以一个师的进攻来清除在桑多洛河地区的中国部队,但有两次都在最后一分钟撤销了攻击令。

在中国官方的“官八股”中对于这次演习是这样总结的:“全体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吃大苦耐大劳,团结一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坚守旺东点加强对无名湖地区的控制和在朗久、克节朗地区增设新的边防点的胜利。”

和平?

印度军方原本认为,中国当时正与越南爆发边界冲突,难以在西藏方向再开战端,因而有恃无恐。但当中国精锐野战军由内地入藏后,印军认识到局势的严峻,大战一触即发。印度国内展开激烈争论,难以就是否开战达成一致,美国、苏联也表示不支持开战,希望印度与中国谈判,寻求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早在1986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访华时就对印度提出激烈批评。同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Gorbachev)访问印度时委婉地向印度表示,“如果中印间发生冲突,苏联不会履行苏印条约中对印度的承诺。”1987年,苏联又向中国派出特使,表示会尽力制止印度的战争行为,美国甚至向中国提供中印边境地区印军部署情报。

经过权衡,印度态度开始软化。1987年5月时任印度外长蒂瓦里(Narayan Dutt Tiwari)借前往朝鲜出席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的机会顺访北京,向中国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代总理万里带去拉吉夫·甘地的口信,“新德里不打算继续使边境地带局势恶化”,“印度希望双方消除过去的误解和怀疑,重建和恢复两国友好关系”。7月,拉吉夫在北方邦的一次国大党支持者集会上大骂西方,宣称“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同月,拉吉夫自兼外交部长,亲自主持印度外交。

印度态度软化后,中国出于后勤保障、对越作战考虑,中止了作战计划,撤回驻军。据李国庆回忆,52旅在7月从克节朗地区回撤。一场大战就此消弭

尽管通过这次冲突,中国在部分地区向麦克马洪线以南推进取得了一些成果,收复了部分土地,使今天的中印实际控制线与麦克马洪线并不一致。但通过这次冲突及之前的演习,印军全面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附近,经过几十年终于完全掌控了藏南地区,收获远比中国大。此后,中印两军长期在麦克马洪线附近的拉锯、对峙、挤压、蚕食,实际上中国通过蚕食收复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的操作空间已经极小,中国已经失去了收复藏南最好的时机。(荏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5-2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