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搜索
查看: 19019|回复: 0

牛津剑桥2018预录取名单中国超百名学子上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7 01: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牛津剑桥公布2018预录取名单 中国超百名学子上榜

  1月10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这两所英国老牌名校同时放榜,公布了2018年的预录取名单。

  在世界各大名校排名中均排行前十的牛津、剑桥大学每年都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多达近20000名学生的申请信息。据两校官网显示,2016年,牛津大学的录取率约为16.8%,剑桥大学则为20.6%左右。另据欧洲《星岛日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2017学年,剑桥大学共收到16750份申请,牛津大学共收到18300份申请,在剑桥录取人数中,中国学子所占比例约为2.3%,在牛津录取人数中,中国学子所占比例约为3.1%。

  据新媒体平台新学说当日的不完全统计,中国有百余名学子斩获这两所世界顶尖大学offer。

  其中,全国范围内,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武外英中学校及人大附中ICC(“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本部三校都各有9名学生被预录取。

  历经网上筛选、现场笔试再通过面试,这次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有9人分别被两所英国名校的历史、经济、地球科学、数学、化学、物理和工程专业预录取,澎湃新闻1月12日至14日走访了被预录取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们。

  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博士表示,95后、00后更加个性化,根据老师们的经验,学习好的学生,更会玩。“学的时候尽心,玩的时候尽兴。”这是新时代“学霸”们能够获得名校青睐的原因。

    牛津剑桥面试大揭秘:烧脑题频出,思维是考察的重点
  
  叶孙乐——剑桥工程专业

  “苹果汁喝一口兑一次水,几次之后才能将浓度降为原来一半?”“怎样才能用硬币把桌子填满?”这是孙叶乐参加剑桥大学工程专业面试时被学界泰斗问及的两个问题。同样,申请牛津大学历史和经济专业的翁雨晴在面试时也遇到了类似脑筋急转弯的提问,让她一头雾水、始料未及。申请牛津化学专业的姚敏仪更是在教授给出的一个明显错误的题设下继续答题。

  然而,事后回顾,孙叶乐认为,这些看似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标准答案。以“苹果汁”的问题为例,盛装苹果汁的容器、喝一口的方式等具体细节都存在模糊性,根本无法得出定量且绝对正确的“标答”。

  “思维才是考察的重点。提问的本质不是让你直面回答,而是对自己的答案产生反省。”他说,“我把喝苹果汁再兑水的过程看作是一次实验,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容器有多大、一口喝多少,而要点在于我可以用实验的评价标准去检验自己的思路是否合理。”面对剑桥大学的教授,孙叶乐把自己的思路说了出来,尽管他觉得当时设计的方案绝不是最好的方案,回答还是得到了面试官的一致认可。
  
  翁雨晴——牛津历史和经济专业

  翁雨晴印象最深的是牛津历史专业面试时,面试官“抓”着自己的一篇有关(二战时期)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表现的论文连续提问,让她有点措手不及。“我们课上只针对这一个国家进行了学习,教授给我提了很多有关其他国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我都不知道,后来我觉得他们当时是要考察我在接受新信息之后是怎么思考的。”
  
  刘依麟——牛津数学专业

  此次被牛津大学数学专业预录取的刘依麟也谈到:“牛津、剑桥更看重学生可教与否,而不是已经懂得多少。思维活跃的学生即使专业能力有所欠缺,有了教授的引导,依然是可造之材,而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得宽泛却不得要领与思路的学生很可能不会被选中。”
  
  傅忆雯——剑桥数学专业

  多名被录取的学生都告诉澎湃新闻,在面试中他们各自遇到了出乎意料的状况,但无论是“超纲题”还是全新的知识,如果能诚恳地跟着面试官的思路,多交流,就有机会顺利完成,甚至答出附加题。被剑桥数学专业录取的傅忆雯就特别喜欢面试官的引导环节,“有一种被师父带着往前跑的感觉”。

  “重要的是临危不乱,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着面试官的节奏来”,刘依麟说。而经过三轮面试,学生们也体会到,在国内,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仍囿于追求标准答案的思维定势中,一遇到闻所未闻的题目便慌了神,这也是应试体制内的学生较难进入世界顶尖名校的原因之一。

  新时代学霸:兴趣多元,会学习更会玩

  此外,与传统观念不同,这群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只知学习全然不顾其他,相反,他们的课余生活比很多同龄人精彩得多,也付出了更多。

  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博士表示,95后、00后更加个性化。她认为,一个真正的“学霸”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玩,而且根据老师们的经验,学习好的学生,更会玩。
  
  姚敏仪——牛津化学专业

  偏爱街舞的姚敏仪四岁就在练舞,“到现在基本每天都要练,不练就浑身不舒服。”而旅游也是她的一大爱好,“曾经一年出游了11个国家”。为了方便与不同地区的人交朋友,姚敏仪就有了注重英语训练的动力。她学过7门外语,包括英语、日语、法语、拉丁语等。
  
  刘畅——牛津地球科学专业

  刘畅这次考取的是牛津地球科学专业,兴趣也成为了她选择专业时的“灯塔”。

  原本,刘畅也没想到会选偏冷门的方向,不过一次偶然,妈妈买了一些矿石回家,引起了她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古希腊神话中那些有“超能力”的石头奇美异常,让她爱上了研究石头,发现远古化石中记录的大自然“亲切而美好”,于是才有了学习地球科学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刘畅说,希望学成后去希腊做一名地理学家,弄清楚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与希腊神话之间的联系。

  书法是叶孙乐的特长,初中考到了浙江省A级(当时最好的一级)还由此获得了中考加分。他说,“每年过春节会给别人写对联,让我觉得有门手艺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刘依麟也告诉澎湃新闻,平日周末,自己喜欢读课外书,进行文学创作,翁雨晴则坚持练习古筝来自我放松。

  从成长的兴趣中自然挖掘出未来专业的方向,翁雨晴说,从喜欢到热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选择特别喜欢的专业才有动力和热情持续研究,这样也更容易在进入大学之后取得认可。“真正抵达成功的方式不是把生活塞满与之相关的事,比如为应对考试就不停刷题。做题其实就一个套路,掌握了之后再重复并不会取得更高的分数,需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丰富自己的人生和人格。”刘依麟说。
 
  陈邦瞻——牛津数学专业

  彭逸龙——牛津物理专业
  
  金御杰——剑桥工程专业

    成长启示录:家长教育方式多是包容和支持

  在这个教育被过分关注的时代,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上海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委会秘书长陈默认为,相比于70后、80后,如今的95后、00后已经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丰富的时代,因此更多地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得给孩子选择权才行”。

  姚敏仪说,父母对自己采取的就是“放养式”教育,从小大多一个人生活,姚敏仪也一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刘依麟的父亲也谈到,对儿子在学业上的选择和决定,家里都给予了支持与尊重。在他看来,孩子的成长是一次次碰壁中形成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要求和孩子的完成力。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在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找到人生坐标下的属于自己的学习意义,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并塑造好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长其实是和孩子一块儿成长的。”他表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拥有各种可能性,做家长的要静下心去倾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保持耐心,不断地去撒一些种子,才有可能收获一些惊喜。”

  翁雨晴的家庭也有着类似根据孩子自身特点耐心“撒种子”的教育理念。不学奥数,不上与课业相关的辅导班,回顾翁雨晴的成长,她的父母告诉澎湃新闻,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索性按照孩子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几条原则——不低估孩子的潜力,不打击“年少轻狂”,哪怕心里对她的口出狂言并不相信;永不因孩子的一点儿不良表现而对她从根本上否定,就事论事;随时帮孩子留意好书和良师;引导孩子接触自己的专业领域;与孩子发生意见分歧尽量说服,如不能便搜寻身边更有专业知识更有阅历的人做救兵;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尽量做到,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孩子做到了,一定不吝赞美。

来源:澎湃新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SiXiang.com 思乡思想

GMT+8, 2024-3-28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